我們的家園|吉福一家親:奶奶、媽媽和爸爸
面積0.78平方公里,居民8497戶。
這種規模的社區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少見,少見的是能先后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和“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這就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晉陽街道的吉福社區。
吉福社區總人口2.3萬余人,少數民族人口占近10%。漢族、藏族、羌族、回族、彝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在這里。他們團結共融,互幫互助,樹立起“蓉城一家親”的社區典范,描繪出一幅幅生動和諧的美麗畫卷。
圖為吉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墻面上的“吉”字 攝影:姚浩然
共享奶奶
“這一筆要拉長,再拉長,對不對!”操著一口四川話的張惠英老人一邊把著孩子的手寫字,一邊微笑耐心地講解。在吉福社區的一間教室里,十來個孩子正在認真地練寫漢字筆畫,而教他們書寫的張惠英并不是真正的教師,而是孩子們的“共享奶奶”。
“共享奶奶”是吉福社區的一個就業創業項目,由社區民族文化黨支部負責人雍雪萍、黃美英發起。該項目結合社區“老人多小孩多”的特點,從“一老一小”保障和家庭需求出發,組織有意愿、有愛心的中老年人來幫助照顧無人照看的孩子并教授一定的知識技能。
目前,社區有40余位各民族的中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務隊,服務雙職工家庭300余戶,實現“一老一小”心靈“相互治愈”,讓兒童健康成長、長者積極向上生活、鄰里更加團結和睦,將鄰里關系從以前的“空間門對門”變成了“生活中的面對面”。
圖為“共享奶奶”張惠英正在指導孩子練習寫字 攝影:姚浩然
智慧媽媽
“咚……咚……咚……”鄒雪艷手持搟面杖熟練地將面劑子搟成面皮,并不時將各色面皮捏成花樣別致的饅頭。跟她一起忙碌的,還有幾位年齡相仿的女士,她們正在雙手靈活又井然有序地為社區里獨居老人制作精美面食,她們來自一個共同的組織——“智慧媽媽團”。
“智慧媽媽團”是吉福社區另一個就業創業項目,曾被評為2022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社區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組織社區內各族愛生活、愛家庭、愛健康、愛烹飪的全職媽媽們,傳遞健康生活理念,分享健康生活方式。享美食,聊育兒,話家?!谶@里,各族群眾在家常里短間實現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做到了相互尊重和理解。
目前,吉福社區“智慧媽媽團”不斷壯大,輻射到正在育兒的年輕媽媽們,帶動更多各族年輕女性群眾了解社區、關注社區、參與社區,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吉福表達模式。
圖為“智慧媽媽團”核心成員鄒雪艷接受記者采訪 攝影:姚浩然
好人爸爸
2000年,一位藏族唐卡畫師來到成都,在吉福社區租下一間屋子作為畫室。此后多年,他用自己的繪畫收入不斷資助漢族、藏族、蒙古族、彝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孩子學習繪畫,為他們免費提供衣、食、住、行,先后培養了1400多名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人。這位唐卡畫師名叫拉孟,堅信并踐行“要學好畫,先正身做人”的信念,他的故事曾被媒體報道為《四十個娃一個爹》,他本人于2016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在發現拉孟的感人行動之后,吉福社區及時給予了大力支持,創建了“拉孟繪畫藝術交流中心”,并以此為依托建立起“民族文化之家”。社區內各族群眾以此作為文化聚落,在這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促進,成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典范。
目前,吉福社區以更大力度推動民族文化交融創新,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吉福社區依托“中國唐卡展示館”,打造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示范基地,開展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和非遺傳承人培育工程,實現文化交融創新,成為社區“同心大舞臺”。
圖為“中國好人”拉孟 攝影:姚浩然
社區小縮影,民族大團結。在吉福社區,漢族、藏族、羌族、回族、彝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構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吉福一家親,正如吉福社區黨委書記李含榮所說:“吉福社區各族同胞守望相助,共建吉祥幸福和睦家!”(中國西藏網 圖、文/姚浩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基層婦聯干部:銘記歷史不忘黨恩 我們的幸福寫在臉上
婦女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生力軍。[詳細] -
奮斗的西藏婦女為西藏高質量發展譜新篇——寫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出門忙農活,回家做家務,照顧老人,撫育孩童……這是許多西藏婦女的日常生活。[詳細] -
“老西藏”口述史展館《豐碑》在西藏波密開館
在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老西藏”口述史紅館——《豐碑》于3月26日正式開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