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漢藏金橋
在首都北京的幾個文化機構和高校圖書館,珍藏著幾幅類似的西藏輿圖,再現了一百多年前西藏地方與祖國內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古道盛景,堪稱清代“漢藏金橋”。
這幾幅圖分別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民族文化宮及北京大學古籍館,幾幅圖之間存在底圖、摹本的關系。其中國家圖書館藏圖《自打箭爐至前后藏途程圖》標有題記,顯示了作者、繪制背景,被認為可能是底圖存在。日本學者認為可能另有底本。
該輿圖題名《自打箭爐至前后藏途程圖》,為絹本彩繪,漢文,縱41.4厘米,橫316.3厘米,未注比例。圖中繪有由打箭爐(今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出發入藏的北、中、南三條路線。這三條入藏路線都是起至四川打箭爐,其中北路出北門,由草地直達,最為捷徑;中路出南門偏北,赴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市),是商人進藏常走之路;南路由理塘(今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巴塘(今四川甘孜州巴塘縣)—察木多行走,是駐藏大臣暨各官兵馳驛之所,即所謂“官道”,與今日川藏公路及在建鐵路大體相當。因南路天氣較暖,居民稠密,易于催辦夫馬,但道路較為曲折。三條路線匯于察木多后,又分為兩條路線,北路過藏北三十九族轄地后從拉薩北部札什營進入拉薩,南路過墨竹工卡、德慶等地,從拉薩南門入城,是為傳統“官道”。除了用黑色虛線描繪的交通路線外,圖中還用不同顏色及符號畫出了關隘、山脈、河流(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雅礱江、金沙江等)以及行政區劃、國界等。除了交通路線,輿圖還描繪了拉薩、日喀則、江孜等地的風貌,拉薩三大寺、布達拉宮、駐藏大臣衙門、藥王山、扎什倫布寺、江孜等地名和建筑名,顯示了當時對西藏有關知識的傳播和認知。
閱讀全文請點擊:http://www.ctibet.org.cn/magazine/2023/02/index_25.htm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