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里,青藏高原人群有著怎樣的“混血史”?他們能適應高原低氧環境有什么秘訣?借助古DNA研究,答案逐漸浮出水面。
畜牧方面,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示范犢牦牛早期培育提早出欄(2.5歲)配套技術4000頭,頭均助力牧民增收1117元。
2022年以來,拉薩市科技創新工作圍繞打造西藏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拓寬創新投入渠道,持續優化創新政策環境,有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業委員會主辦,貴州科技館承辦的“美麗中國、魅力喀斯特”科普直播課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城關區海薩小學50名學生現場參與科普直播課。
2022年,西藏建設青稞萬畝、千畝、百畝高產示范區共計200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高質高效示范各190萬畝。
“我們馬村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子,現有近3000畝耕地,主要進行不噴農藥、不施化肥耕作,去年每斤青稞賣出了5塊錢的價錢?!崩_市堆龍德慶區馬鎮馬村黨總支書記德慶說。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獻禮二十大”青少年繪畫作品大賽暨雪域雛鷹繪畫展覽25日在拉薩舉行。
“這個處理箱解決了我們村里牲畜糞便處理的老大難問題,現在村里的環境更干凈,更漂亮了?!蔽鞑亓种ナ邪鸵藚^拉丁嘎三村村委會主任索朗次仁感嘆。
近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順利完成我區首例超聲右心聲學造影(ASCE)檢查,填補了我區醫院超聲心動圖診斷技術的空白,彌補了超聲醫學科經胸超聲心動圖(TTE)檢查的不足。
近日,山南市組織開展全市2023年農口干部(專技人員)下基層服務活動,60名農口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基地和農牧民家中,全程幫助群眾解決農牧業生產問題,進一步加強農牧業科技與農牧民的生產對接,全力打通科技助農“最后一公...
20日下午,西藏自治區副主席郎福寬率區科技廳、區科協、拉薩市政府負責同志一同前往拉薩市幸福社區智慧科普館、青少年科技館和自治區科協,實地調研基層科普和科技教育等工作。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陳哲所在團隊最新研究顯示,多年凍土區不但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區”,同時也使該區域成為加劇全球變暖的重要“驅動機”。
青海湖開湖可以分為“文開”和“武開”?!拔拈_”令人感嘆自然造化之奇妙,“武開”則又是另外一番壯觀景象。
日前,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首次在高海拔地區開展無人機撒投防控草原地面鼠害,提高了草原地面鼠害防控效率,節約了防控成本,探索了草原鼠害新技術和新途徑。